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焦作日报:“太极少帅”陈斌谈太极

时间:2016-11-30作者:admin 点击:

  “我的父亲,著名的太极拳大师陈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将习练陈氏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归纳为‘五心’‘三要素’和‘一认识’。‘五心’即敬心、决心、恒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则指的是师资、天资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一认识’自然指的是对陈氏太极拳的认识。对于前两项,非常好理解,并且在其著作里也有相关的解释和说明。唯独这个认识问题,大概是因为问题太大,不宜展开,陈正雷先生就一笔带过了。”陈斌说,跟随家父习拳多年,且因环境之故,耳濡目染,颇受熏陶。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能离开全面和客观两个基本原则,因此,陈斌从四个层面对习练太极拳进行了分析解剖。

  1、拳

  仅从名称上来看,陈氏太极拳不过是一种拳种。它有着完整的理论基础、套路、功法、攻防意识、技击用法等作为一个拳种所必备的一切要素。而且,它还以极其丰厚的理论依据和妙不可言的技击方法成为整个中华武术的重要代表拳术之一。说其理论深厚,是指易经阴阳学、中医经络学和导引吐纳术的完美结合;说其用法精妙,是指“引劲落空、借力打人”“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体现。

  从本质上来说,先将其定性为一种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拳术运动,应当还是比较客观的。

  2、修身养性之法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古往今来,习文舞剑不外乎是两种不同的修。

  太极拳则讲究内外兼修,既可练就强健之体魄,又可陶冶情操,养就儒雅大度之风。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之效,每个习练者都是不同程度的受益者,全球数亿的太极拳爱好者自然是各有各的体会。而当进入到较高的境界后,每每练拳之时,那种恬静、悠闲安逸、浑然忘我的感觉大概只有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或者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句子可以稍作描述。试想,经常处于这种感受之中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修养和性情?再试问,脑子中呈现的、小说里读到的以及生活中遇见过的那些真正的武学大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和修养?

  所以,说陈氏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性之法也是理所当然。

  3、平衡之术

  平衡,是大自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现象。

  陈氏太极拳从身法上,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架势上,要求不丢不顶、不过不卯;步法上,要求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劲路上,讲究刚柔相济;速度上,讲究快慢相间。整体上,让你领悟的是中庸之道,体会的是阴阳转换之理。而这些理论和练习要求,产生的效果如何呢?在身体的调理方面,它和中医的医理相通:达到自身最恰当的平衡;疗程相仿: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疗效相同:治根治本。在性情的调理方面,它就像其他任何一门艺术一样,可以陶冶情操、修正性情。让焦躁的变得沉稳一点,沉闷的变得开朗一点,过于乐观的变得中正一点,悲观的变得积极一点。而这些变化,会逐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最终的作用和效果只有一个:让人的修养更高、人缘更好、生活更幸福。

  由此可见,把陈氏太极拳称之为一种平衡之术亦不为过。

  4、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恐怕没有人能讲明白。但它却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东西,并且是尽其一生、把它视为终极目标来追求。

  “道”是个过于抽象、难以描述的东西,陈氏太极拳阐述的做人之理就是要时刻保持立身中正;陈氏太极拳的技击理念讲的就是只有舍弃自己,才能征服对手。“我经常在听家父讲课时用风和水等自然事物来比喻太极拳的性质,听多了,自然就有了这些感悟。”陈斌说,太极,本身就是一种大道。它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无所不及的。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太极文化,博大精深。陈斌以其个人体会加上人生阅历,浅谈太极之道,习练太极拳之心得。他认为,作为太极文化载体的陈氏太极拳,被最终定性为一种求索之“道”未尝不可。

  注:陈斌先生1979年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现为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拳师,陈氏太极拳高级教练。五岁起师从父亲陈正雷大师,在父亲悉心传授下,多年来学练不辍,功架纯正、拳械纯熟、理论精通。陈斌先生自幼聪慧好学,小学至大学寒窗十数载,一直成绩斐然。家庭的变迁和提升,使其经历了从农村到县城、省城、京城、出国留学的复杂过程;塑造了其全面客观的人生观、世界观。“虎父无犬子”,陈斌先生作为陈正雷大师之子,不仅才华横溢、风采凛然;更加坚定有志、脚踏实地,时刻为太极拳的发展而奔走努力!其文治武功皆卓绝于当代太极拳青年才俊之中,人称“太极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