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太极拳的基本要领,送给初学者
学练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1、明三节:人身分为三节:头为上节,腹(躯干)为中节,腿为下节。“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上节主要是对百会、五官、精神的要求。中节主要是对立身和内气运行的要求。下节主要是对裆、胯、腿、膝、踝、脚及虚实转换的要求。
2、虚领顶劲:悬顶(百会),竖项,收颏(ke),顶含掤劲,但不可用力、用意过甚。
3、二目传神:目不旁视,不呆滞,运行过程中眼神系于中指端。
4、表情庄重:口轻闭,齿微合,耳听背后,兼顾左右。面目表情要庄重、平和,神态自若。不能拧眉瞪眼,矫揉造作。
5、呼吸自然:舌抵上颚,鼻呼鼻吸,吸气时上走命门,气贴脊背;呼气时下沉丹田。收劲为吸,发劲为呼。初练拳时不必考虑气路,自然呼吸即可。
6、立身中正:悬顶竖项,脊椎竖直,上下对拉拔长。运劲过程中,腰为主宰,节节贯穿。
7、沉肩垂肘:架肘是练拳中的大忌,松肩垂肘是各式太极拳的共同要求。两肩要平,腋要虚而略有外撑之感,肘不能贴肋,也不能离肋。两臂非圆即弧,不失掤劲。肩、大臂、肘、小臂、腕、手,要节节贯串。
8、扬指坐腕:也称“舒指塌腕”。腕宜沉宜活,在解脱擒拿及转关折叠时非常重要,“转关在肩,折叠在腕”。但注意坐腕要自然,不可僵硬。舒指是指五指自然伸开微屈,不可用力,掌心要微内涵。
9、含胸拨背:胸部放松微内含,以利气血的运行及加强脊背的掤劲。陈氏太极拳要求含胸塌腰,不强调含胸拔背。“拔背”,容易被人们误解为提拔之意而做成弓背。在打拳过程中,胸部要自然畅舒。所谓“拔背”,是指大椎与尾骨之间有上下对拉拔长之意,但须在有意无意之间。
10、松腰落胯:腰部放松,胯部松沉,以利身形变换和步法转换。“发动主宰于腰,腰不动,手不发,内不动,外不发”。不论动作大小,都要从腰部起动。呼气发力时,命门应有向外膨胀之感。
11、松胯圆裆:胯要松虚,裆部撑圆,以利劲力的蓄发转换。(会阴处为裆,会阴两侧之髋骨为胯)
12、尾闾中正:练拳时尾骨保持正中位并放松自然下沉,以保证立身中正并利于脊椎的拉长。吸气时尾骨有微微向里上翻之感,有利于真气由会阴上达命门而通督脉;呼气时尾骨有微微向下松沉之感,有利于真气下沉丹田而通任脉。但不可用意过甚,初练者不可强求。
13、两腿曲蓄:两腿曲蓄迈步才能平稳、轻灵。移步时,腰胯放松,以膝领小腿,以小腿领踝,以踝领脚,节节贯串。迈步似猫行,如探深渊,如履薄冰。脚落地时要“五趾抓地涌泉空”,即脚趾铺开微扣,但不可用力,脚心微涵空。要注意落步如踏毯。
14、两膊相系:两膊间如一线相牵,相系相吸,运动起来关联协调。
15、两腿相随:两腿间如一线相牵,相系相吸,运动起来关联协调。
16、上下相随:上部肩、肘、手,下部胯、膝、足,以腰为轴,协调运动。
17、周身一家:四肢百骸协调一致,一动俱动,一静俱静。
18、裆走下弧:所谓裆走下弧并不是说裆部要低下去,而是指移动重心时裆宜有松沉之劲,身体不能有起伏,以保持下盘的稳定的和劲力的发挥。
19、节节贯串:是指气、劲的传导和外部关节的运动循一定走向依次而动。起于脚,动于腿,主宰于腰,发于脊,递于肩,催于肘,形于指,周身一家,完整一气。
20、气沉丹田:以意念引导气息下行沉至丹田。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气沉丹田和专修气功所说的气沉丹田是有区别的。在这里,是说练太极拳时,胸中空明,小腹部松沉,即略有沉实感。也就是上虚下实的要求。但不能用意过甚。
21、用意不用力:以意念引导动作,不用拙力。
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授课中
22、神气鼓荡:精神振作,气机活泼。
23、动静无间:行拳要动中寓静、静中寓动。
24、刚柔互寓:太极拳是柔中寓刚、刚中寓柔的功夫。不能使拙力成刚,也不能偏柔成软。打拳时只要注意掤劲,无心求刚刚劲自生。
25、前趋后撑:两手向前发劲时,两臂间(大椎)有后撑(掤)之劲。也就是常说的对拔对拉之意。
26、身前移腰胯随:身体(重心)前移时腰胯要相随,不可伸头探肩,以保持身法中正。
27、身后移大椎领:身体(重心)后移时,大椎有后领之意,以保持身法中正。
28、于有人处若无人:练拳时心无杂念,神不外驰,专心致志,旁若无人。
29、于无人处若有人:练拳时应明确方向、力点、劲路和招式的技击含意。
30、先开展后团紧:练拳时先求开展以练形体筋脉,后求团紧以练招法内力。
31、打拳如走路,看人如蒿草:打拳时要像走路一样轻松自然,临敌时,要把对方看作蒿草,充满必胜的信心。
- 上一篇:太极拳修炼盲区“舍本求末”
- 下一篇:太极拳|初学者容易出错的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