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太极拳的“吞吸”

时间:2018-01-12作者:YH 点击:

  在太极推手练习中,对于对方来力,人们常先采用吞吸的方法,如果吞吸成功可致发力者如人陷牵拉困兼具的沾粘性很强的团块中,而不得不使力继续运动。吞吸者可静观其变借力制之。


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在馆内授课

  吞吸是堵、是敷、是盖、是截,是迎着来力上。大家都看过“金枪刺喉表演”。咽喉堵住枪头,迎向枪头发力,把握好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发力技术,在枪头、枪尾这两头同时用力下,合力把枪杆顶抵弯曲,弯曲似弓的金枪此时再无笔直时的锋刃锐利。这项表演和推手的吞吸技术极相似。推手中人力过来,我迎上抵紧顶实,这是“枪头”,对 方蹬地发力之足是“枪尾”,“头尾”相抵,合力打在彼身体某一薄弱关节,使该关节软塌无力、弯曲,就像枪杆被抵弯一样。合力作用处应是人体的某一关节,只有关节才有可能软塌。一般是肩关节较易疲软无力,合力在此能将对方挤抛出去。前头被堵,后头仍蹬地使力,甚者挺腹塌腰往前冲,腰就极易被合力挤压弯塌,甚至跪倒。

  相抵“头尾”如果未能在彼身体的某个关节处形成疲软弯曲,那就是犯了“顶”的毛病了。

  吞吸技术即武禹襄《四字密诀》之内容。“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彼力过来,迎上,在该力的先头一堵一顶。两头一挤压,中间疲软弯曲,一旦中途弯了,对方就很不得力,不得不挣扎。结果,越动两头向内的挤压越紧实,中间变得越弯,直至被挤拱抛出来或塌倒。被吞吸者始终处于使力状态,力被源源不断地抽吸出来,最后用自己的力把自己弄弯打倒。

  吞吸,乃欲擒故纵之法,前头一堵让彼推着走,引出力来。在彼力头上堵一堵顶一顶是必要的刺激和调动。堵、顶好似砒霜,有剧毒也是良药,全在怎么用,在尺度掌握。

  “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李亦畲的这段话是《四字密诀》的直白诠释,是吞吸技术的具体表述。人力过来,不加导引,不动彼丝毫,而是迎上接定彼劲,则彼自会跌出。从“彼自跌出”四字可清楚看出,对方是自己出力把自己挤拱出来的。从“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看到如果迎堵不好,技术不过关,就会从假顶变为真顶。迎上接定彼劲要有些讲究。人家手过来,我手极其绵软地迎伸,抵紧顶实,然后随来力让彼推着走。走动中不动声色地将彼某关节拿空,使其疲软不得力,合力从该关节将彼体挤抛出来。有时也可不随来力运动,直接指向来力。是先随来力走还是直接指向来力,视当时情况而定。堵能让人全身力涌冲上来在某关节处“溃决”,堵时用些力,对方受到的力却被他自己放大几倍几十倍,又打在最难受最经不得打的关节处,这是太极拳术高级的借力打人技术。

  把人发出是一种功夫,把人压塌或让他双足蹬地无力是另一种功夫。前一种功夫需具大力,后一种功夫耄耋也可为之,是吞吸功夫。杨澄甫与一大力蛮汉试技,杨师出一拥手,蛮汉猛一使力当即跪倒、此即吞吸所为。武禹襄的《四字密诀》,杨登甫的“只进不退”,都是吞吸功夫的写照。

  要想任何关节都不疲软不被拿空打折弯,要么全身板硬异常,要么全身()劲优异。全身板硬虽能防得吞吸功夫,但防不住击打。关节板硬,手脚就不灵便,人家不再用推,改用击打,推打结合,就防不胜防了。拥劲是习太极拳者的专有产品,是推手者的专利。()劲的质量以其柔软程度衡量,触之能伸缩自如,不能像汽车的减震钢板那样,压力少了没反应。()劲的练习有轻推也有重推,以重推为要。大力大劲推习方得大柔大软之拥劲,小力小劲只能得小柔小软,于实战没有多大用场。高手在用时不怎么用力,甚至是轻描淡写,旁观者误解甚多,以为平日练习也如此,导致太极推手练习要轻、不用力的不正常现象长期存在,难以消除。众所周知,几乎所有技击术都强调不用蛮力,都推崇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但这些技击术都未因此在习练时要轻、不用力。看柔道、摔跤也与太极拳术一样十分强调不用蛮力要巧力,都推崇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然而它的习练又是何等的强劲?看前人练太极拳术,哪一家没有强壮体能,没有需大力大劲才玩得转的练习?“运劲如百练钢,何坚不摧”,此话对今人的练习应该是仍具指导意义。

  练习就得大力大劲,“练就千斤力”,“用时四两功”,迎上轻轻一堵,人自跌出。堵时,自觉自然不勉强,臂重之力或重心移动凭体重力即可。如有勉强、吃力,那就是从假顶变成真顶,“双重未化也”。避免对顶要给对方的所有来力以出路,不能堵死推不动,不能叫对方停止用力,力的出路口就在彼的某一关节,即合力的“溃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