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怎样“舍己从人”练推手呢?须明拳理

时间:2018-05-06作者:GJ 点击:

  “舍己从人”是为了求懂劲。懂劲是练太极拳追求的中级层次。只有懂劲,才能求达神明阶段。

  “舍己从人”是对太极推手而言。因为人们的共性特点与人交手思想紧张,始终存着戒备心理状态。这样思想紧张,肌肉紧缩,肌肤不能松弛,身肢的神经末梢就知觉迟钝。推手时就测试不出对方的虚实与劲别。拳论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行”。其中的含义就强调了推手时要舍己从人。推手者要采用第二劲,划圆缠丝紧随对方的动作。在思想,身肢放松的前提下,内劲贯四肢,意注沾着点。遵循不丢不顶的原则,求懂劲的中级层次。

  怎样舍己从人练推手呢?

  首先须明拳理。打手歌曰:“掤履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运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粘随不丢顶。”前辈总结的经验非常精妙。不论从正面理解、还是从反面理解,此歌诀内容实在,含义深刻。六句话指出了十一个要点。第一句指出推手采用的形成与态度;第二句指出攻防要注意上下配合;第三、四句指出太极拳技击特点,经济用力,借力打人;第五句指出了推手追求的引、空、合即四个程序。最后一句强调了推手原则,不丢不顶。

  不丢是人走我随,采用离心力圆也的动作。懂劲后转化为进攻的阶段。搭手后凭着手臂的接触点。感觉对方手臂的力度,方向,采用相应的内劲,用意送劲沾合,其表现象胶水沾物一样,刻意模拟胶水的性能。推手进行中掌握无过,能及的适中之劲。即不离开,又不使对方感到顶抗。有一定功夫后,再学练粘逼之劲,取对方中线进逼、迫使对方陷于不利,或重心不稳。或架势受背。此时要趁机放劲。

  不顶是人进我退,人刚我柔的动作。采用向心力缠丝走圆弧化解,一触觉的灵敏度听劲引化。要练到对方进一分,我退一分,恰倒好处, 不多也不少。退多为丢,退少为顶。切记舍己从人,身肢放松,内劲充满,象打足的气球,受压能收。处处有掤化之机,逐渐求达“引进落空合即出”的高层功夫。

  三根九防线。所谓三根九防线,是定步推手的要求。三根指的是下肢,前弓腿为第一根,两腿之间为第二根,身移后腿为第三根。九防线是指上肢动作。手圈为第一防线,肘圈为第二防线,身圈为第三防线。每定一根要练习三防线。这就形成了三根九防线。推手时,根据对方的力度和角度扎根设防线。按平面的太极图来讲,推手者双方站立图中,都以对方设为阴阳鱼之眼,划圆缠绕对方。推手要有目的的练习三根九防线。特别是第三根的三防。才能验证自己的“舍己从人”的做法。通过推练,达到对手近己身有办法化解。以身受手,使对方的一手或双手置于无用之地,而我手尽可活变。能过能近,能蓄能发,能柔能刚,则尽到了推手技术的能事。

  其次充分利用外因条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哲理,对绽练太极拳是非常试用的。

  推手选择陪练人和推手形式尤为重要。先选择与自己相同的,如拳种拳技、身高、体重等。然后选择与己不同的如:拳种、拳技不同的,还可以选不会拳术的人做陪练,练着法。选择身高,体重不同的陪练。这样加上陪练者的性格也不同,通过舍己从人推练,更能提高懂劲功夫。

  相约陪练者,要想方设法制造困境,使对方在逆境中,能顺应客观规律。因为人处困境,既能磨意志,又能增加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舍己从人”使推手求劲的手段,但不是目的,目的是:舍己从人推手练习,逐渐转化为让中不让。沾化中不失我之机势,实现“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技能。选择推手形式:如定步、活步、顺步、拗步顺步拗推手,高中底推手。上肢选择:平圆、立圆、侧圆等推手。先练大圈、后练小圈,先慢后快,先简后繁。先练局部后练全身。通过舍己从人练推手,努力追求身份各部都懂劲。最终实现内劲潜转、意在人先、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依着何处何处击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