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莫把“捌胯”当“开胯”,正确的要求是关键!

时间:2018-07-06作者:GJ 点击:

目前,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过度的艺术化、体操化,过分地强调外形的表演效果,忽视了对其内涵的挖掘和原理的正确理解,致使许多动作的习练已经严重背离了太极运动的真实原则,而在这些不正确的动作标准指导下,必然产生错误的结果而对身体造成伤害。众所周知,习练太极拳造成膝盖损伤的不在少数,而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却是主观臆断地归结为动作不标准,还不断地强调诸如膝盖要对准脚尖、小腿要垂直地面等等要求,但照此操作的习练者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为什么?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双腿既负担着上身体重向下的压力,又承受着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上下相对的力量作用于我们的膝关节上,再加之运动中不断地移动和拧转,岂有不损伤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如何调正动作,不解决腿部上下受力被压缩的根本问题,任何的动作要求实际上都是没有作用的,而且对得越准,伤得越重。太极拳运动“开胯吊裆、脚向上松”的运动要点,就是解决腿部上下压力的有效方法,如能正确地实现上述要求,腿部上下两端的力量将会被有效地分解掉而不作用于我们的膝关节上。现在,能够真正理解并正确操作上述要求的,已寥寥无几了,总是把“捌胯”当“开胯”,至于如何“脚向上松”就更是一头雾水了。在诸多混乱不清的概念下进行太极拳习练,怎么可能产生正确的结果,又如何能体现真正的养生效果呢?符合正确要求的太极拳运动,不但不会损伤我们的腿,而且两腿会越练越轻松,真正实现“脚下轻灵、如履薄冰”的效果。

 

​除了练习方法的错误外,我们对前辈留下的太极拳理论的理解也是有错误的。太极拳习练者对许多拳理拳论都十分熟知,“沉肩坠肘、松腰落胯、气沉丹田、虚领顶劲、立身中正、虚实分明、开合呼吸、掤劲不丢”等句子,张口即出,但深究起来,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其中的真实含义呢?在我们奉为经典的拳术理论中,有许多概念看起来是晦涩难懂的,甚至好像是完全违反科学规律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练太极拳要“动中求静”,最终要“动静如一,动即是静,静即是动”,这当如何理解呢?这些要求一看就明显违反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常识,运动就一定不是静止,静止就一定没有运动,动中如何求静呢?“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就更无从谈起了。当我们在运动学的理论中无法解释时,就又产生了“这里的静是指我们的肢体在运动,但我们的心要静”的说法。那么试问哪一种拳术不要求心平气静、沉着冷静呢?如果太极拳的“守中用中”是这样的解释,试问哪一种拳术不是“守中用中”呢?拳击的两臂总是牢牢地挡在身体的中间,那不是比太极拳守得更好吗?所以,这种望文生义的理解,与太极拳“守中用中”的真实含义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