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干货收藏!习练太极拳者要中规中矩练太极

时间:2018-06-04作者:GJ 点击:

  一、将规范视为练拳之首

  依笔者所见,习练太极拳有失规范的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

  (一)初学者因动作生疏未能准确把握动作要求而使规范失准;

  (二)较熟练者因错误动作未得到及时纠正而形成习惯性错误,使规范失准;

  (三)有些人不读拳书,无视规范,任我随意,积年累月,形成顽固性错误动作,而使规范失准。很明显,后两种情况是影响太极拳规范的严重障碍。没有规范,就会失去太极拳的本质特性,其养生、技击、艺术等功能便无从谈起。因此,太极拳的规范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的。

  二、从基础规范做起

  基础规范是初学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点,也是练拳多年的拳友要经常进行锤炼的重要内容。所谓基础规范主要是指太极拳对身法的基本要求,包括如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沉肩坠肘、屈膝落胯、气沉丹田等。虽然人们对此已司空见惯,但真正掌握每一个要领,特别是在习练套路中能够贯穿始终却并非易事。如起势时两臂前举和下蹲下按对沉肩坠肘的要求,前举时必须先沉再举臂,到达终点时肘尖须指向地面,此为起手沉肩坠肘;下按时则随下蹲依次先要松肩再垂肘,继而落手,此为落手沉肩坠肘。与此同时还须做到气息下沉、百会上领,形成对拔之势。起势如此,其他所有拳势也都应按照基础规范仔细琢磨,深入体悟。只有这样才能打牢基础,形成正确的规范习惯。

  三、将动作规范到细微之处

  太极拳动作十分细腻,其规范也讲求到细微之处。前辈就此告诫拳人要“一式一手,总须仔细推求”。推求什么?怎样推求?笔者以为,根据太极拳规范的特点,至少要追寻几个方面。

  1、要仔细研习太极弧线的规律性。

  太极拳非圆即弧,无处不圆,其圆弧运行终始无端,却又起止有序,外形是简单的弧线,而实质却是内在劲路的循环往复。即是说,太极拳的弧线均由拳势的内在含义来确定其方向、角度及其起点和终点。因此,习练太极拳招招式式都有章可循,而不可随意妄动。如搂膝拗步,以攻防兼备为技击内涵,一手经体前向侧后摆起,经耳侧向前推进,到达终点时食指对准鼻端,是为攻手:另一手则经面前下落腹前继而经膝前搂手而过,到达终点时置于同侧大腿外侧,是为防手。诸如此类圆弧特定的走向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做到心知肚明,方可守住规矩。

  2、仔细研习太极动作的完整性。

  太极拳每个拳势动作都不是一蹴而就,其动作过程均可拆解开来,分解为几个分动式,如揽雀尾一势既是由”掤、捋、挤、按”四手组成,其他拳势亦是依据蓄发之间的变换而产生分动式。习练拳势时,只有完成每一分动式,才能保证动作的完整性,所以习练拳势既不可多动,也不可少动,这就是“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

  3、要仔细研习太极技术的内含性。

  太极拳有着深厚的技术内涵,突出表现为技击性和哲理性。这些不仅包括拳式外形的“三节相照、三尖相对、左右对称、前后对撑、上下对拔、守中用中”等,同时也包括内在要求的“神不外驰,专注一方”“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劲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等,这就要求习练太极拳不但要学好外形规范,还要学习和掌握其技术内涵.使动作规范从外形到内在不断进阶。

  四、修正拳架,提高水平

  过去老拳师们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单要教会拳架,还要为学者拆架子、捏架子。这是提高拳架质量的重要一环。如今我们虽然难能遇到能够拆架子、捏架子的名师,但完全可以按照拳理拳法在拳友之间自我进行拳架修正。其中有些规范,如中正规范、收臀规范、沉肩规范、垂肘规范、悬顶规范等,需着重由拳友之间相互摸索、引导、指正,而有些规范,如放松规范、入静规范、用腰规范、发力规范等,则需主要通过自我反复习练和体悟,最终找到规范的感觉,进入门径。

  总之,习练太极拳离不开符合规范要求的拳架,而符合规范要求的拳架即是纯正的拳架,只有纯正的拳架才能显现太极拳之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