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拿住“放”字练松功——放长

时间:2018-05-20作者:GJ 点击:

  伸筋拔骨地放长

  伸筋拔骨就是要求把韧带、关节、肌肉拉长。拉长也不是用力将脚体伸拉得笔直,而是一种放松的方法,是在保持肢体外形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能随机变势、富有弹性的情况下.把意劲放长放远.即常说的形曲劲直.曲中求直:就是要求松伸松拔,动作舒展,躯干与四肢的意气都能从根走到梢,节节贯通,走到走够。

  1、顺脊放长

  腰脊是四肢的主宰.腰脊放长能推动四肢放长。腰脊放长应区别进、退、顾、盼等不同拳势,采取不同的放长心法。重心前移时主要是通过气沉丹田(小腹向下放松)和虚领顶劲上下对拉.将身躯放长:重心后坐时,主要是通过尾拄地和神贯顶.上下对拉.将脊柱放长;重心左右移动(如云手)时;主要是通过渐实脚一侧腰以下气向下行,腰以上气向上行。将半边身体放长:不论什么动作,都应通过含胸发挥前胸的支柱作用.以支持脊背上下放长。

  腰脊还应区别开合两种不同意劲,做有起有落的不同放长。腰脊的起落放长,机关在命门,要点在尾问,贯通每节椎骨。一般来说.凡合势、蓄势,命门后撑下坐,脊柱向下垂落放长。吴图南先生在描述这一状况时说:“松功如高举珠.悠然而断.有如断线珍珠.粒粒下落.如珠走盘,圆活异常,节节贯串,鱼贯而上,方显活泼不迟滞。”凡开势、发势.命门前合上顶,脊柱向上伸竖放长。脊柱向上伸竖时,先是尾问向上托—下,托得上一节向上走时,尾间又恢复向下松沉:第二节再上顶.顶得第三节向上走时.又恢复向下松沉;第三节又上顶、沉落。以此类推,一节一节地向上顶.像泉水向上涌.像毛毛虫向上爬.直到大椎穴,上延至百会穴。尾间与大椎、百会上下对拉,从而把整条脊柱上下放长。

  2、手臂放长

  手臂受腰脊主宰.因腰脊松垂而屈缩.因腰脊上伸而放长。腰脊松垂时,脊柱内隐下沉,牵动后背肩胛骨下端下垂内合.肩井松落,带动手臂回收松落:腰脊上伸时.脊柱后鼓上竖,推动后背肩胛骨下端外开前送,成为推动手臂放长的第一动力。第二动力是沉肩,肩峰与锁骨向下松沉.有接牢上臂、推开上臂的作用。第三动力是坠肘,是在上臂的推动下.通过肘关节的松沉旋转推动前臂。第四动力是坐腕,是在前臂的推动下腕关松沉旋转.推动展掌舒指。就这样,节节推动,节节贯串,从根梢,依次推动手臂放长。其间各节都有加力作用,但所加之力,是体力.而是以松沉表达的自身重九也就是地心引力。

  3、腿脚放长

  由于脚踏在地上,腿脚放长主要是指在劲上的感觉。脊柱上竖的反作用力.圆裆吊裆的反作用力,“两如扯弦”的前后争力.松腰落胯的顺作用力.气沉脚底的顺作力,都能使腿脚有向下放长的感觉。腿脚放长必须正确理解拳中“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须完整一气”的论述。“形于手指”是手指借脚向下的反作用力伸展.不要理解成脚向腿送力.腿向腰送力,从下向上一顺地到手指。那就只有阳劲.没有阴劲.就没有阴阳相济了。那就造腿向上挺,胯向上涌,腰不能向下松,气不能向下沉。要记住.“阳相济,方为懂劲”,腰上腰下永远是对称用力的。上下意气不在腰间相聚,就是在腰间相分:手与脚的意气关系,不会顺一方向从脚走到手或从手走到脚。特别是开的动作,定势的动作胯腿要向下放长,不能向上伸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