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太极拳架与应用:是关系到你能练到哪个层次的大事
一、关于拳架部份
太极拳术包括体用两方面,拳架是体,推手是用;所谓拳架者,习惯称为传统套路,也称为功架、行架、盘架等类;每一拳式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它动作形态与精神意气应密切配合一致,故与一般拳术练习方法有所不同;尤其以鬆柔为主,对于培养元气健身袪病都有显着的效益,且有自卫防御的功能,所以学习此拳者,必须持之以恆,细心体会,先求架式的正确,次再揣摩身法手法步法的协调,成为完整一体,绵绵不断,一气嗬成,由多练拳架和推手而纯熟,再由纯熟而懂劲而悟其奥妙之处,然后融会贯通,而期于有成。为增进练习拳架的瞭解,除应穷研拳经拳论力求澈悟之外,常有必须注意者,择要列举数端如次:
1、练习拳架开始,摒除一切杂念,专心沈静,精神贯注,全身关节筋络放鬆,神态到动作都不可紧张,不用丝毫拙力,纯任其自然,体重往下鬆沈深入于涌泉,不可压于膝盖或大腿之上,要全部鬆到脚底,以意念与地心相吸;地贵有载力,人所共知,若能接其毫童,则为用大有助益;无论行坐、站立、皆以足心贴地,进而欲足陷入地下,与地心吸力相接,可以增长根力;发劲之时,劲由根发,贯穿焦点,无坚不摧,此所谓接地之力也。更须气沈丹田,气沈则神凝,勿忘勿助,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运而后动,使身内气的流转,贯注于拳式之中,周身贯串,节节相摧,乃使其气通,气通达于头顶泥丸宫要穴,可以增长灵气,天富有大气,多取之亦受益无穷,即所谓「吞天之气」也。上述「吞天之气,接地之力」,皆以意念专志一心练得之,久必有成;如能确实做到,以后愈练愈精,自然进入堂奥,达到通体舒服精神饱满泰然自若;所以鬆与意气对练习太极拳有极重要的关係。
2、演练功架时,要平正均匀,头部不可前后俯仰,或左右摆动,则身体中正而不偏倚;尾闾与夹嵴要对正垂直,方不失中定;神能贯顶,则意气相贯动作灵活;开合变化,要涵胸垂肘,才能转腰活用;前进后煺要鬆腰落胯,则周身轻灵运用自如;顶心至足心,要成为垂直线,作轴心旋转,保持上顶天下立地,方不致有倾倒之虞;手腕、肘肩、夹嵴要连成一线,结为一体,则能拔背;劲由嵴发,其劲必脆;尤要鬆净气沉,则重心沉于丹田,下盘稳固,支撑八面,屹然不动,不易被人推倒,所谓太极拳有根也。
二、关于应用部份
太极拳的应用,一般人多练习招式后,就与人推手比较高低,殊不知术招式何止万千,踫抱泥外形招式,以招破招难有精进,且将无穷的用法,变为有限的招式,实不足以应用,必须多多磨练推手,不计较胜负,每招均以符合拳理为目标,随对顾来势而变化,达一理以煳万法,活用招式,乾净俐落,制服对方,方为正确。盖功夫深厚者比试,没有招式可言,是一变应万变,使来袭者一触即跌寻丈外,所谓「浑身是手,手非手」也,然此拳应用变化多端,兹再扼要分述如次:
1、交手之时,要全身内外鬆透,愈鬆透血气愈畅通,则内气愈增长,其反应愈能自然,动作愈能轻灵準确,若遇勐力攻击,立即顺势鬆化,将其来力接住于足心涌泉,接触点不变,而手亦不能动,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则涌泉微挫自生反弹发人,劲整贯串,而达到焦点,从哪裡来劲,仍往那裡发回去,快勐而乾脆,能接而能发,才是接劲;但缓急经重,必须恰到好处,粘听提放,方能应用自如,以发挥整体鬆弹之劲。诚如郑曼青先生所云:「接劲者,若如对方以球击我,来球似能吸住,復而掷出,方为得法」既此理也。
2、太极拳发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拔对方两脚之根,在攻击之前,不可用拙力,手轻触对方身体,偶树叶尖一样,一点点意思而已,侦出其有轻微抗波,造成彼进我予的状况,立地鬆腰落胯带引而走化,加以挫之其力,使其根自断,然后微微上推之意念,劲由根发,瞄準方向,贯穿焦点,对方两足自必离地而跌仆,所谓「发劲如放箭」是也。若用拙力触其身,便给对方有听劲的机会,可以化解我攻击的力量,更遑论拔人之根,习者稍加意会,便能瞭解瞭解其运用之妙处。
3、前辈说:「太极拳是阴阳变化,攻者为阳,守者为阴,攻不可强取,守不可紧张,必须「守必固、攻必取」,皆能自然而得者为上。」然一般人交手,不讲走化,先讲发劲,都是以先下手为强,不懂先阴而后阳的道理,那就是有力打无力,以大胜小,以强欺弱,皆为先天的本能,非关力学塬理而有为也;与太极拳所出来的功夫,仍有相当的距离。盖守势之功首重鬆化,如遇攻击之时,手、或接点不可先走,必须后胯先走,腰即随之、手即跟之,然后身随腰胯整体旋转,捨己从人,前后相烫相连,化得乾净俐落,引进落空,随接随发,成为化即是发,走即是打,从而制敌。达到柔化鬆发最高的境界。
4、太极拳的运动,全国推行以来,确着成效。对于发扬国粹,造福人群,均有实质的贡献。惟近年来观摩推手比赛,常见以招式抢攻,脱手发人,并多依赖体型蛮力,以手推人,或将对方连推带抱使其跌出,此种强用拙力不但有违拳理,且不按规则参赛,有影响高的形象,宜加检讨改进,加强推手技巧的锻练,步入正轨。按推手的比赛,目的在于切磋太极拳艺,不是以对手为敌人,亦非勉强挣扎对抗,而是比技艺功夫不是比蛮力,应以符合拳理为追求目标;捨己救人,避重就轻,以柔克刚,牵动四两,能拨千金,趁机顺势借力,必可使其一触自跌;切记要排除心理障碍,以鬆柔拳法胜人;然好胜怕败乃人之常情,胜都有风度;败者亦勿丧气,诚心检讨,虚怀若谷;互相切磋学习,共同提高健身养生及太极拳技艺的进步。
三、太极拳的功夫,其根在脚
无论上下左右,前进后煺,经由涌泉带动身体伸缩旋转,尤宜以实脚推虚脚,不可有蹬脚高低起伏,手亦不可主动,要等待腰胯便利从心之后,才能随腰胯而转动,是谓不动手。凡有举动,两手必分阴阳,阴阳便是虚实,两脚亦然,如右手劳宫与左脚涌泉相合,左手劳宫与右脚涌泉相合,都是交叉神经为一贯之劲,所谓劲合,这条涌泉至劳宫的劲道,如有断劲或断了数节,不能连成一线,则来力无法下达接于涌泉,就不产生反弹作用,其发劲效果便会消失,所谓鬆弹发劲就是内功也。故不少人辛苦练拳一生,多学习外形的拳架,忽略内练精实的功夫,而精华尽失成为空架,谈论终日思慕经年,都是纸上谈兵,一经交手空洞无物,还是门外人,类此者比比皆是。诚如郑曼青先生说:「学太极拳者,匆匆学毕一套拳架,便以为了事而不练,真是空入宝山,殊感惋惜」,此语虽然简短,其意义深长,学者多加体会,必有所得。
四、行架之时
要注意鬆捥,垂肘、落胯、方能全身放鬆尤其肘是人体的枝干,如肘被人制死或沾住,已造成一半背势,增加鬆化转腰的困难度,故盘架要养成护肘的习惯,以气行于肘尖,往下鬆沉,则自然成为垂肘,尚留腋下活动空间,对敌之间,才能走化轻灵,使来力落空失效,发劲时能合夹嵴圆肘,向前推进,则可顺势提放,无坚不摧。若不垂肘落垮,则走化不清,而不圆肘旋动,则不能拔敌之根,故肘与应用有相互关係。盖太极拳一切皆是意,以意为先,练拳架要精神集中于意,不能分心,才能神定气閒,并随时注意两手相对唿应,以分阴阳虚实,两脚亦分虚实,则运用灵活,毫不费力,以发挥拳功的效果。
五、 结语
一般人学习太极拳,多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技艺的实用,致体能举技艺无法同步落实,不仅浪费时,且未获实际效果。岂不知太极拳的体用,两者是相辅相成,不能分离或偏废,所谓有体斯有用也;若学不能致用,则失去太极拳的真义。故学拳方法至为重要,如练习真实功夫,则内劲和弹性得以与日俱增,精神充沛,愈练愈精,体用兼赅,心手并顾,自然益彰实效。拳法的应用,势险节短、丝丝入扣,均在于粘德之中,察知其动静,掌握其机势,常在于一圈或半圈、小圈之间,或常不见其转动既已对準焦点,随粘随化、随接随发,对方无不应十而跌仆,所谓「化即是打、打即是发」也。我处于背势之时,亦应保持鬆静,趁机反制之,彼微动、我先动、借力打力、二劲相乘,无坚不摧,此为拳法奥妙之处。学者祇要依其法诀求进,日积月累,自然水到渠成。
文章来源:网络
- 上一篇:太極拳理 | 站桩
- 下一篇:练太极拳如何出功夫,耐心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