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这样防燥!
转眼间,三伏天的末伏,也离我们而去,天气骤然转凉。一下子从酷暑难耐中解放出来,置身于宜人的秋景中,大家都感到身心愉悦,自在舒适,真是天凉好个秋的日子。
此时此景,切勿忽视了秋季养生。随着秋季气候一天比一天凉爽,早上醒来,很多人会嘴干舌燥;晚上外出时,你是否会不禁打个冷颤。秋季是指中国的农历七月、八月、九月,在十二辟卦中分别属否卦,观卦,剥卦,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阳气渐收,阴气生长,保养体内阴气尤为重要。《皇帝内经》中也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
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对应着人体脏腑中的肺脏,秋气应肺,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另外,秋季气候转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加不可忽视。
在秋季养生中,我们应该抓住防燥和防凉这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我们的健康。
在起居方面,秋季应该做到早睡早起,我国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便说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我国古代处决犯人除谋反大逆“决不待时”以外,一般都是秋后问斩。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草木凋零,此时“天地始肃”,古人顺应此肃杀之气,把问斩时刻定在秋后。们早睡早起有利于自身情志的安定平静,收敛自身宣散的神气。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否则还会影响到人体在冬季的闭藏之力少,为身体健康埋下更大的隐患。此外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外出时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生病。
在饮食方面,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宜多吃酸性食物,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还有橘子、山楂、猕猴桃、白萝卜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此外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也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骨生津。
在运动方面,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打太极拳,这不但是在进行好的“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渡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了充分的准备。要注意运动过后出汗时的保温措施,耐寒训练不可过度。
此外,秋季正是登高望远的好季节,所谓登山使人志远,临水使人意清。身临高山,自会产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放之情,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精神调养是养生的上乘法门。
- 上一篇:读书明理——中国传统的书院文化
- 下一篇:无耕读,不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