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练我,而非我练拳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莫言谈到他的出神入化的写作境界时,说:“是小说写我,不是我写小说。”生活中的那些故事像狗一样在他身后叫唤着。这种写作状态很有意味,实际上作者与作品融为一体,因而“饱尝大权在握的幸福”。
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在馆内为Jim指导太极
这一境界和状态使我想到古人的一句话:“文武同道”,进一步我则联想到太极拳的境界。先前有拳家认为应是“拳练我”,不是我练拳(比如祝大彤先生),另有不少拳家提出“被动练拳”的概念,我想就此“拳练我”及“被动练拳”谈点体悟。
所谓“拳练我”、“被动练拳”是改变习惯性思维与动作顺序,将“我为先”、“我练拳”放在后面,把拳的要求、要旨放在首要位置,不要主观武断、臆测自主、偏执我见,不要由习惯思维、动作方式所支配而丢了太极拳的灵髓神魂。
“拳练我”并非“不要我”、排斥我,“被动练拳”也并非完全不要主动。而是我与拳辩证统一,主动与被动和谐一致,此二者相依相存,相转相换。
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在馆内授课
“拳练我”的要素是对拳的特性、本质的认识与尊重。太极拳的最大特点是心意导行、天人合一、阴阳相济、动静互寓、开合互含、虚实互转、正反相合、上下相照、左右相随、前后相和,以及腰脊主宰、丹田核心、脐轮转圈、丹田磨气、呼吸配合、气运四梢、循经合脉、内气游走、返观内听、自净其意等。
尽管表达方式千差万别,但实质上不外乎上述十余条,条条互融互通。按上述要求来练我之思维与习惯,则必定行之小效、中效、大效,只按平日的思维习惯与动作方式去“我练拳”则必颠倒迷惑形成少效、微效、无效。
“被动练拳”比“拳练我”更深一层,拳者处于静中我动、动中我静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张扬,不狂狷,不嚣张,不骚动,不浮躁,不心焦,不意乱,心态平和,心地宁静,动作沉稳,呼吸顺畅,如海不求扬波自扬波,云不求翻滚自游走,非常自然自在。试想,云与海,它们有扬波翻滚的意愿和追求吗?没有,但它们的确可以掀天揭浪,可以翻腾滚动,原因何在?被风而动!
举一个式子说明。比如我们练简式“白鹅亮翅”,在明确这个式子“四转”(肩肘胯膝)的基本要求后,欲体现“拳练我”、“被动练拳”,就得在过渡中转换,跟步抱内劲,旋腕而转胯,拔腰而展翅,松沉而亮翅,一气而贯穿。
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在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授课
在这一流程中,从心法言脐轮转圈,丹田磨气,腰脊主宰,心意统摄。待十分熟练后,则这些全趋于“无”,在无为中有为,无意中用意,气血与经脉、神经都得到了训练,这便是“拳练我”、“被动练拳”。其精髓神魂,其意趣味道,非进入境界者不可言喻。
- 上一篇:太极站桩的注意事项
- 下一篇:太极拳界怪事多,说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