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时间:2017-10-17作者:YH 点击: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静中之动,虽动犹静。动所以活气血,通经络,静所以养脑力。动静结合,身心皆练,内外一体,刚柔相济,所以同时能充分发挥医疗体育的作用。太极拳的创造,原为一种武术体育,包括高深的技击作用,它无一动不有技击方法的用意,即使一抬头,一举目,都有一定的意义,并没有丝毫丢了技击作用的妄动。所以当动则动,不当动则不动。

  凡练习精熟之后,每一动,其身势腰腿气息神识,无不配合恰当。如应用在推手上,对方来力进攻时,便可以运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顺势借力,化之于无形。其运用不尚拙力,而用智巧,以柔克刚,逆来顺受,故可以变化自如。此皆由于沾粘绵随,不丢不顶,故可以随心所欲,功至极深,能使对方来力荡空,如捕风捉影,无有用武之地。到了这个境界,可以说对懂劲已有相当认识了。像这种情况,当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但是只要坚持勤学苦练,不断地用功,必能豁然贯通。贯通之后,不独技击精妙,亦可祛病延年,兼而有之。

  太极拳之锻炼方法,约分两步:

  (一)、掌握一般规则

  1、学习动作:

  初学时,从学动作入手,在教者的指导下,以其示范为榜样,细心模仿,一式一式的学会。此时对一般的必不可少的规则,如立身中正,安舒松静,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呼吸自然,动作和顺,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分清虚实,连绵不断,举动轻灵,运行和缓等,必须要求逐渐的能够完全掌握。

  2、纠正姿势:

  四肢的部位距离,身势的重心,所向的方向,进退转换的姿势,拳掌肘腕,肩腰胯膝脚,头顶脊背的规矩,俱要要求正确。凡有不对的地方,必须仔细加以纠正,以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陈正雷(右)和长女陈娟(左一)长子陈斌(左二)三女陈媛媛(左三)在东沟(陈氏太极历代祖师练拳之处)练拳。

  (二)狠抓重要三点

  功夫到了一定程度,一般规则已能全面掌握时,必须突出的抓住下面几个重要环节:

  1、松静柔软

  在练习的时候,周身关节和肌肉务须放松,由手腕肘臂胸腰胯膝以致全身,无一处不放松,不可留有丝毫的拘滞之力,以自缚其身,须全身松软到“柔曲百折若无骨”才对。

  2、行气用意

  练时,须手势贯以意识,虽松而不懈。不能丢掉了意识而自动。每一动都要做到均匀合度,以意气贯注到每手每势的动作上为准则。呼吸要深长,而且要是在自然舒适的原则下做到的,不可稍有勉强,既是一举手,一动脚,都要神气的向往,并配合以呼吸的鼓荡,使动作随着呼吸的鼓荡以开合,使呼吸顺着动作的开合而吐纳,如此练习日久,其中气自然会充实,身体也一定会健康。

  3、稳静安舒

  练拳时,要先将身势立稳,放松,头部上顶,尾闾中正。不但身势放松,而内心也须放松,摒除一切杂念。如此稍待片刻,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一手一式,稳稳静静,舒舒适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如抽丝挂线,绵绵不断,一趟太极拳练习完毕后,感觉浑身非常舒适,精神非常愉快,口中唾液回甜,这便是身心泰然,已有稳静的功夫了。如练完一趟拳后,非但无此感觉,反而口干舌燥,面青气喘,这便是心神浮躁,未能达到身心泰然的境界,那就须细心的体会,或请教师指正方可。

  如此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之后,在身体方面有了适度的柔软,在中气方面增大了内部的力量,在脑力方面有了清醒的灵觉,以后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松沉的气势,灵觉得感应,以及柔软而有弹性的力量。由于以上这些情形而发生的作用,就太极拳的术语来说,是谓之“劲”。体验到这种劲而后学习各种推手,进一步研究“懂劲”的功夫,就不难豁然贯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