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教师节特辑丨陈正雷的言传身教

时间:2016-09-10作者:HUI 点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好的老师不仅将毕生所学无私的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亦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为学子树立榜样。文化知识、身法技能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健全人格的塑养和高尚品德的形成才是好的老师所真正注重的。8岁学武,24岁收下第一位徒弟,陈正雷的武学生涯中,无不体现着“师”这个字所蕴含的精神。在共和国第32个教师节的今天,正雷太极书院摘选陈正雷老师武学生涯的点滴事例,献给每位奋战在太极拳教学一线的老师。


陈正雷老师

  一、一个不中,磕仨个

  1957年冬,陈正雷双膝跪地,脑袋“咚”的一声,摁在五伯双脚之间。正要起来,母亲说:“一个不中,磕仨头”。8岁的陈正雷被母亲拉到陈照丕住处,正式拜师学拳。整个春节期间,陈正雷就像五伯的一条小尾巴,五伯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有时候就在五伯家吃饭,娘来都叫不回。五伯教大家,他跟着学;五伯说拳理,他支着耳朵听;人走了,他练给五伯看。小家伙话岁不多,却懂事听话,来个大人,他赶紧让座;人家烟管刚掏出来,他火就对上了;帮他五娘抱柴烧火,抬水淘米……尤其是学拳,比别人都强——咋看咋顺眼。陈照丕一生走南闯北,就靠一双肉拳头。他将祖传拳技看得比性命还金贵。现在,小雷是块练武的好料,聪明不说,光这恒心,就非常人所能比。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何况是自己的亲侄儿!陈照丕的心里,已是将正雷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要下功夫雕琢他了。

  遇到好老师难,遇到勤学好问的学生更难,更何况是一位8岁的孩子。陈正雷很幸运,他遇到了陈照丕、陈照奎这样的好老师,两位老人也同样幸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他练的很苦。夏天,他只穿裤头,浑身上下湿淋淋;冬天,一个震脚,鞋里能溅出水来。为了长功夫,他深夜练拳;”一天三十遍,一年万遍拳。“陈正雷工工整整地写下这几个字,贴在床头。不上学了,地里活不紧,他有的是时间,而这些时间,只属于练拳。

  没有哪件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陈正雷老师在太极拳方面的造诣靠的全是满腔的热情和一如既往的坚持。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苦练,哪有今天的名满天下,九段登顶。

  二、孩子,练拳吧!一练拳就把啥都忘记了

  1967年初春,天还冷,农闲,在文革动荡中陈照丕被批斗的次数越发频繁。一天夜里,老人开完批斗会回来,越想越不是滋味,终于不能自持,悄悄走出家门,一头扑进了村头的水井中。跳进去,陈照丕就后悔了。他在井下喊:"我不怕死,可我不能死,我传拳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呐!……"

  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尤其不让练拳,陈正雷整天没精打采,失魂落魄。带着”地主成分“帽子的陈正雷就这样消沉下去吗?不!严寒冰封了黄河,但那厚厚的冰层之下,奔涌着生生不息的潜流……。他找了个绝好的去处——乱坟岗,白天都没人来,黑夜更没人敢来。

  那时,批林批孔运动刚刚开始,仅仅是三五个人的鼓噪,就把陈家沟搅得鸡犬不宁。娘被开斗争会气的疯了,他又要被开斗争会,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斗争会是撕人脸哩,没脸了,咋活人?!他一拍桌子:”开吧,就我这一个人!“他想,真开他的批斗会,就一根绳吊梁上,死了算了!幸亏正雷人缘好,批斗大会没有开。但正雷伤心透了,一股气全泄了。他牙一咬,恨恨道:”以后我再也不练拳了。“

  得知正雷不练拳了,师父陈照奎一脸严肃的训斥道:“糊涂,你想练就脸,不想练就不练?你没有这个资格!和谁赌气哩?你是和老祖宗赌气哩,和陈氏太极拳赌气哩,你赌的起吗!……回去不要睡,吧今天少练的拳给我补上!以后再说不练拳,不要来见我!”这样的重拳敲击终于使陈正雷知道了自己的糊涂,他又恢复了练拳。并且,练起来更有一股狠劲。把憋着的窝囊气都用上了。那天夜里,他一直练到日出于东方之墟……“

  能经受的住生活的打击,也饱受社会动荡的摧残,屹立不倒的人都是强者。”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他们是伟人,被人们所铭记。同样这种伟人的事迹也发生在我们平凡人的身边。

  以身作则,教会他点点滴滴,陈照丕不怕死,但他舍不得死,拳还没教完。严师出高徒,顶着严酷的社会环境,陈照奎毅然要骂醒自己的亲侄子,这套拳不能丢啊!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一种幸事。在我们不懂事的时候,对自己严厉的老师唯恐避之不及,而长大后,即使诚意满满,也难遇到。

  三、没事,谁没个难处?

  1984年12月初,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一个星期天黎明,陈正雷听见有人敲门,似乎还有喊声,声音很微弱。开门一看,一个青年倚着门框,衣冠不整,病体羸弱,几乎站立不住。这个青年叫柳光,福建寿宁县人,年纪轻轻就疾病缠身,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上不成班,只好离职,千里迢迢来拜陈正雷为师,学拳治病。他家境贫寒,连路费也难凑足,进门来身上只剩下两毛钱。柳光羞愧难言:”老师,我……“正雷是苦孩子出身,见不得人苦,忙安稳他:”没事,谁没个难处?“安排他在自己家食宿,拿出自己的衣服让他替换。路丽丽(注:陈正雷夫人)在一旁,眼圈儿早红了,她对柳光说:”你安心住这儿吧。农村不像城市,吃饭凭粮票,咱不缺粮,做饭多添一瓢水就是了。“考虑到柳光是南方人,正雷用家中粮食,去粮站换来大米,有时趁着去县城的机会,捎来两条鱼,给柳光改善生活。春节柳光也没有回去,天天跟老师学拳。三个月过去了。正雷嘱咐妻子煮鸡蛋,备干粮,又拿出三十元塞到了他手中。

  是啊!谁没个难处?更难能可贵的是理解别人的难处,说”苟富贵,勿相忘“的都忘了,真正用行动去践行这句话,在生活中去体现这句话才能称得上是榜样。凡是和陈正雷接触过的人,都感到他心肠好,人品正,对学员关心爱护。广西学员小叶,一天往陈老师家里送了五十元钱,以报答教拳之恩。陈老师知道后,大发雷霆,“我不是贪财的师傅,贪财的师傅才收利看人,贪钱图财,钱多礼厚就多教几手,否则,只教些皮毛。这属武风不正,我是坚决反对的。”

  四、我们已经有错在前,不能再出错于今,遗错于后

  有一个故事,在陈正雷心中一直盘桓不去。一个日本武术代表团访问香港,他们打了一套拳术,宣称是太极拳。台下的人哑然发笑,这叫什么太极拳呀,脚震发力,嗡嗡有声。日本朋友很有意见,说,你们太无知了,这是你们中国的东西,中国最古老的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日本朋友像是负起,但又极其认真地说:“现在太极拳的中心在中国,若干年后,中心在日本!”

  陈正雷憋着一口气哩!自家珍奇,难道还要外国人来点拨吗?难道还要成为外人将来的炫耀吗?不错,陈式太极拳是封闭太久了,这是它的可惜可叹之处,但唯其封闭,它容颜依旧,在各式太极拳中独留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顺逆缠丝、蹿蹦跳跃、松活弹抖的特色。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技击自卫,它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民族文化的精粹,外人能都在学习研究,而我们拥有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与伦比的宝贵遗产却冷落了它。不能再耽误了,我们已经有错在前,不能再出错与今,遗错于后。推广普及陈氏太极拳,应当抓紧再抓紧,使它尽快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的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自家珍宝一定不能成为外人将来的炫耀。我们有幸能够跟着您的脚步,听着您的呐喊,一起为推广太极拳而作为。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一楼拳房

  五、筚路蓝缕,不忘初心——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致力于弘扬太极文化,打造太极道场,以拳载道、以道会友。名誉馆长、总顾问陈正雷先生。陈正雷之女陈媛媛、嫡宗传人、中国武术七段任北京总馆馆长。陈正雷之子陈斌、嫡宗传人、陈氏太极少帅、中国武术七段任北京总馆教学院长。陈正雷弟子张晋僖等为长期坐馆教练。

  正雷太极书院以“太极拳”为核心载体,融合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重点调节和解决自我本体、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家庭、自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辅助书、医、餐、茶等民族精粹,注重“家风、家学、家建、家教”已达到“拳壮正气、书明心智、医观其内、餐补其外、茶养性情”的效果,让都市人能够以内心之静,应付世事之繁。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00多位弟子如今已遍布各地,慕名学拳者更是无数。陈氏太极因您而更加发扬光大,陈氏太极也因无数的我们而走向世界各地,”三尺讲台“您从未走下过一天,”三尺讲台“上也站满了您的弟子。我们感谢您,感谢的话无法当面向您表达;我们感谢每一位在自己练拳过程中有所帮助的人,感谢的话无法当面向您表达。今日谨以一篇饱含热情的文章转发向您致敬,致敬每一位奋战在太极拳一线教学的老师。